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療效好 作用大再談中醫藥對疫情的貢獻

中醫藥學包含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,是中華文明的瑰寶。中醫藥在治療疫病方面總結了許多成功經驗,清代葉天士的《溫熱論》、吳鞠通的《溫病條辨》,明末清初吳又可的《瘟疫論》等,都為這次的新冠病毒提供了莫大的貢獻。

大陸歷史上大規模時疫偶有發生,客觀上促進了中醫的發展,張仲景時代,以非發疹性傳染病為主,特別是流感為多;唐宋時期,發疹性傳染病為多。

《中國疫病史鑒》主編梁峻指出,綜觀整個古代疫病流行資料,疫病有三個高峰期,一是東漢末年及三國戰亂時期;二是南宋、元及明代前期,南方地區人口增加,城市繁榮;三是明代後期至清代,疫病流行達到高峰。

數次疫情積累經驗

在大災面前,中醫診所總能挺身而出。一九五九年大陸南北發生「流腦」時,中醫治療死亡率僅十%,且無後遺症;二○○三年非典期間,中醫藥介入治療,有效改善全身中毒症狀、促進肺部炎症吸收、降低病死率和用藥副作用,中醫治療非典型肺炎立大功。

甲型H1N1 流感,中醫專家:「按照中醫的觀點,這就是一種外感性傳染病,一種自限性疾病」。中醫藥能消除人體因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,幫助人體恢復正常生理狀態,促使人體回歸健康狀態而生機不斷。

中醫黑變成了中醫粉

張伯禮院士接受採訪時用事實展示中醫藥實力。一月下旬,他們就把武漢出現的疫情確定為濕毒疫,進駐武漢後,在西醫沒有特效藥時,實施中藥漫灌,開始推時頂住壓力。張伯禮認為,病因一樣,症狀相同,在古代也是用一口大鍋藥給大家喝,這種方子被稱為通治方或叫標準方。

中藥有優勢:一較安全,二現成,可直送隔離點。藥企九州通,在根本不知道會不會給錢的情況下,按張院士的要求,第一天三千袋,第二天一萬袋,中藥漫灌就這樣實施了。

主持人問張伯禮怎麼看有效無效,他說從疑似到最後確診的病人排查中可看出療效, 開始的時候, 確診病人能確診到九十%,隔離以後喝中藥七、八天後再檢查,下降到三十%。張伯禮特別強調濕疹中醫藥起到了隔離、安撫人心及鑒別的作用,不燒了、治癒了,可能就是個流感;若檢查是陽性的,就是確診病人,送到定點醫院隔離。

當主持人又問,是起心理撫慰作用還是真起作用?張院士肯定地說:「真起作用!」他說,在武漢江夏醫院,有個女孩子覺得中藥苦不要吃,不相信中藥,後來有個老太太吃了退燒和她說:「妳應該要吃,看我吃了就退燒了」,女孩子覺得姑且一試,吃了之後覺得還可以接受,隔天也退燒,認為中藥有效。還有一位五十多歲女士剛開始非常抗拒中醫治療,一直鬧著要轉院,結果吃了三天中藥,身體情況開始改善,七天後痊癒出院,從中醫黑變成了中醫粉。

中醫藥抗「疫」貢獻大

最近,劉良教授的手術刀讓人瞭解新冠肺炎死者肺部切面真相,他在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屍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》中讓人感受到中醫藥的療效:新冠肺炎病人在呼吸機的支持,還是吸不進去氧氣的情況下,清肺排毒湯裏面的五苓散可以溫陽利水,加強氣化功能,將身體裡面的水氣化成人體所需要的津液, 還把裡面的廢水,通過小便直接利出去,治癒率達九十%。

事實上,從二月十四日開倉到三月十日休倉,江夏方艙醫院收治五六四例輕症和普通型患者,全程中醫主導,實現零轉重、零死亡和零感染。

就湖北來看,截至三月十五日,中醫藥參與治療比例九一.六四%,武漢市中醫藥參與治療比例也有八十九.一%。就大陸全境範圍看,據大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餘豔紅介紹,大陸有七四一八七人使用中醫藥,占比達九十一%;湖北六一四四九人使用中醫藥,占比九十.六%,總有效率達到九十%以上。

正如《人民日報》所言,「凡是中醫藥介入早、參與度高的地方,患者的病亡率都相對較低」。疫情過後,希望中醫藥能越來越紅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