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車將使台灣汽車產業空洞化

2020年後新能源車市場進入高發展期,台灣在新能源車領域還一片死寂,但世界車壇已拋開台灣,以大陸、歐洲和美國為主軸快速成長,技術更是日異月新。

最近新能源車的競爭核心,似乎正由電池轉入兼職司機駕駛系統,代表新能源車已從第一階段能源革命,跨入更複雜的無人駕駛技術;包括美國特斯拉、蘋果、谷歌,以及大陸的百度都已公開進行相關技術驗證和測試。

最近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商華為公佈其研發多年的MCD801無人駕駛系統,號稱領先世界,即將在年底前導入量產,該系統採用最尖端的激光雷達科技,不但精度比特斯拉的毫米波雷達更強,成本也只有特斯拉的一半。

華為的無人駕駛系統,其內嵌自主開發的Ascend芯片,僅次於高通和英偉達位於第三位,但華為是全球第一個同時開發無人駕駛芯片、軟件和傳感器的無人駕駛系統集成企業,將其俱備的通信技術優勢全爆發。

隨著蘋果加入新能源車的時間表日益迫近,估計未來兩、三年內無人駕駛的技術發展將進入成熟階段;在市場將注意力集中在無人駕駛技術的同時,相關企業也在發展新能源車的智能服務系統,智能服務體系的發展會隨著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提高的節奏,逐步普及化,完成新能源車最後階段的演進。

新能源車出現將為消費者打造全新的體驗,提供更完善物美價廉的服務,不過遺憾的是在新能車革命的過程中,至今仍看不到台灣扮演的角色。

裕隆集團早在十多年前就曾投入轎車接送研發,並且還成立納智捷針對運輸工具的能源革命提前卡位,在新能源車巨浪還未形成前就倒在了沙灘上。

最近裕隆和鴻海合資成立鴻華,計畫進軍新能源車的代工市場,兩家企業過去分別在汽車和IT產業都有豐富經驗,也具備一定程度產品開發能力,理論上雙方合作應有一定競爭力,但新能源車目前正處在快速洗牌階段,競爭者太多,而都有雄厚資本做後盾,即便想在末端巿場上取得一席之地,除了實力外,還得看命運的安排。